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The Shootist 英雄本色

2014-05-19 03:24:56

這是派拉蒙電影公司在 1976 年推出的彩色西部片。約翰韋恩 John Wayne (尊榮) 在將近七十歲時演這部電影,也是他最後一部電影。電影的內容跟他個人情況有些像,說一個西部老牛仔,知道自己得了絕症,就要死了,他決定用槍戰的方式讓自己死得光榮,而且不痛苦。如果你喜歡約翰韋恩,一定會喜歡這部電影,也必定會看。

 

 

 

 

 

 

很多人以為這是為韋恩度身訂做的劇本,其實不是。這部1976年推出的電影,是基於一部前一年才出版的小說改編的,作者是Glendon Swarthout。作者寫這本書時沒想到約翰韋恩,而且約翰韋恩演這電影時,還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

電影陣容堅強,都因為約翰韋恩的號召力。據說當他的角色肯定後,其他角色人選就一些都沒問題了。而且多數是約翰韋恩的要求人選:詹姆士史都華James Stewart 飾醫生,女主角勞倫芭蔻Lauren Bacall (亨佛利鮑嘉的遺孀) 飾女房東,演小男孩的是著名童星朗豪華Ron Howard,另外還有演警長的Harry Morgan及演殯儀館主人的約翰卡拉丹John Carradine。

劇情:

男主角姓布克斯J. B. Books,他在上世紀初1901年一月22日到達內華達州的卡森市Carson City。那一天也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逝世的日子。電影中他58歲,身體虛弱。他到鎮上的目的是去找一個相熟的醫生診斷,史都華飾的醫生證實了他在科羅拉多的醫生診斷的壞消息,說他的癌症已到末期,只有幾個星期壽命。

布克斯隨即在鎮上租了間房子。房東是一個寡婦,也是虔誠基督徒,個性嚴謹。勞倫芭蔻飾的房東叫邦德Bond Rogers,她有一個未成年的兒子吉隆Gillom。

布克斯過去是西部著名槍手,拔槍快,射擊準。傳說他一共殺死了35個人,多數是槍戰中殺死的。因為布克斯的名聲,他到了Carson City的消息就引來很多黑白二道的人物來到鎮上。不少人是想來殺死他,為自己留名。當他在房中睡覺時,就有人要暗殺他,結果他能夠驚醒將他們射傷/射死。與此同時,一個作家記者更來到鎮上,目的要為他寫傳記,經常在他身邊徘徊打聽。

房東的兒子吉隆非常佩服他,纏著他要學槍術。但是卻因為布克斯打死了兩人,導致邦德其他的客人都搬走,因此對他不滿。後來知道他的背景時,更要他搬走。她甚至主動通知警長,警長隨即到他的住處來警告他,要他離去。布克斯說自己得了癌症,即將離世。警長並不同情,反而說:「別拖得太久。」(房東的兒子纏著他要求學習射擊。)

 

 

 

 

 

 

這時他過去的一個舊情人Serepta 也來到鎮上,說要跟他結婚。布克斯很感動,但很快就發現,她不過是想藉他的名聲,希望在他死後以未亡人身份出書賺錢。種種打擊讓他更為消沉。

唯一信得過的人就是那個醫生。他因為身體的痛楚,去見醫生,醫生幫他開了止痛劑,並且暗示他到最後時會非常痛苦,幾乎是勸他自殺。但布克斯不做此想,他有另外打算。

布克斯心情沉重的去到殯儀館,為自己訂了一個墓碑。殯儀館的主人也因為他是名人,免費提供墓碑,棺木,鮮花,及所有儀式花費。當然布克斯看穿他,知道儀式之後,一定草率被安葬。

然後他約了女房東一起去坐巴士,馬匹拖的巴士,在車上,房東說兒子正在反叛期,喜歡喝酒惹麻煩。布克斯聽了開始對房東產生同情心,談話間女房東也對他改觀。之後房東開始關心他,見他病得痛楚,也開始照應他。(下:他跟女房東之間增加了解。)

 

 

 

 

 

 

 

吉隆則找布克斯教他槍法,布克斯發現他的技術已經不壞,只教他要多用心,用眼睛注意平時見不到的東西。與此同時,吉隆還私下同一個鐵匠交易,想將布克斯的馬出售得好價錢,彌補母親房子租不出去的損失。布克斯聽說了,不僅沒怪他,還幫他說了一個更好的價錢。

到了布克斯生日那天,一月29日,他決定在當天死去。他要吉隆去通知三個人,這三個人都是與他有過節的。他要吉隆通知他們,說他會在當天上午十一點去當地一間酒吧。明顯他準備在槍戰中喪生。死得轟轟烈烈。

那天早上,他訂的墓碑到了。然後他穿上了洗衣店送來洗好的襯杉,並且跟房東道別。然後坐巴士前往酒吧。

因為是早上,酒吧裡沒什麼人。他約的那三個人則分開坐在三個角落,充滿劍拔弩張氣氛。他叫了杯酒,還向那三個人舉起杯。就在這時四個人都一起拔槍。他射中了他們三個,但自己也身中多槍。最後三個人都被他射死,當吉隆出現時,布克斯還能說話。沒想到那個酒吧侍應這時卻向布克斯突襲,向他的背部射了多槍。更沒想到的是,吉隆拿起布克斯的槍,將那酒保打死。最後布克斯向吉隆點了點頭,才斷氣。

不久警長及醫生等人都趕到,吉隆就跟母親回家。

製作與卡司:

約翰韋恩在68歲時演58歲的人,明顯過老,所以最初製片人並不考慮選擇他飾演這角色,據說導演及製片最初都屬意由喬治史考特George C. Scott飾演布克斯,但約翰韋恩主動爭取。以他當時的名氣立即獲得同意。不過韋恩當時的狀況與電影情節倒是相符,看這電影就覺得他真的老了,像個病人。

其實韋恩演這電影時並沒有被診斷出癌症。但他早在1964年時就因為長期吸煙,在一次手術時割去了半個肺部及部份肋骨。這電影演完之後三年,約翰韋恩才發現癌病復發,不久死於胃癌。

這部電影是最後的美國傳統西部片之一。要知道在1976年出品的電影包括:講水門案的All the President’s Men,講電視新聞的Network,還有拳擊片Rocky。而這部西部片參雜其中卻也得到極好的評價,被多名影評人選入當年最佳電影十大之一,同時還得到奧斯卡,金球獎等多項提名。約翰韋恩的演技也再度得到肯定。

電影一開始,交代了布克斯過去的事跡,用的是約翰韋恩過去電影的蒙太奇,包括了Red River 紅河搜索者The Searchers,他有太多的槍戰電影可以使用,也似乎要暗示這是回顧約翰韋恩一生的電影。

這電影中顯示的人情味,受到很多影評人的褒揚。特別是布克斯與女房東之間的情感變化,及他與吉隆間的隔代情誼。影片唯一受到攻擊的是,結局時年輕的吉隆用布克斯的槍,將酒保打死,救了布克斯一命(雖只是暫時性)。就像約翰韋恩過去的 The Cowboys 十一小牛郎 (1972)一樣,讓年輕人動手殺人,畢竟不是值得推薦的行為。要知道這是七十年代了,傳統西部片的黑白對立,除惡揚善的觀念,這時已經不合潮流。

其實在原著中,吉隆是在布克斯殺死酒保後才進來,見到布克斯痛苦的忍受槍傷及病痛,布克斯於是請求吉隆用他的槍再將他打死。(是韋恩要求改成後來的結局。)

也許因為韋恩此時的心情,與片中的布克斯接近;也許因為約翰韋恩真的有極佳演技,而一直都被人忽視,他在這片中的演技獲得一致好評,甚至被認為是他一生中最佳的演技。很多影評家此時才承認,韋恩連眼神都充滿了戲。

不過最受激賞的是勞倫芭蔻。她演的表面冷酷的喪夫女人,被評為完美無缺,並為她贏得多項最佳女主角提名。她在片中與布克斯的互動,被認為是電影成功的主要原因。包括布克斯在浴缸跌倒,發出憤怒反應時,她的溫柔對待。勞倫芭蔻在1955年跟約翰韋恩第一次合作了Blood Alley 血巷,兩人相處非常愉快,這一次約翰韋恩就要求讓她飾演這角色。約翰韋恩此時的地位是可以任意選擇其他演員人選的。

演吉隆的Ron Howard當時已經21歲,但是因為樣子比實際年齡小,演一個未成年的青少年非常取信。其實他當時正在美國電視上演出Sit Com 連續喜劇“Happy Days”,也是演青少年,所以在當時美國人心中,他的確是一個大孩子。他的演技更無庸置疑,可以參考他在 The Courtship of Eddie’s Father中的演技。

影評人指出一個事實,雖然約翰韋恩的電影在40-50年代一直受觀眾歡迎,也是賣座保證,但進入六七十年代,新的明星,新的風味取代了傳統西部電影。年輕人拋離了西部片,而克林伊斯伍特Clint Eastwood 式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取而代之,成為賣座保證。但是因為電視台不斷播放韋恩的舊片,他還是有一定的粉絲。而The Cowboys 十一小牛郎,及The Shootist 英雄本色一類電影的推出,及賣座,證明他的號召力持續不墬。

主要演員表:

約翰韋恩John Wayne 飾布克斯J.B. Books

勞倫芭蔻 Lauren Bacall  飾房東Bond Rogers

郎豪華 Ron Howard 飾吉隆Gillom Rogers

詹姆斯史都華 James Stewart  飾醫生Hostetler

李察波恩 Richard Boone 飾歹徒仇家之一Mike Sweeney

休奧布朗Hugh O'Brian 飾歹徒仇家之二Jack Pulford

哈利摩根Harry Morgan 飾警長

約翰卡拉丹John Carradine  飾殯葬者

Sheree North 飾前女友Serepta

Rick Lenz  飾八卦記者

Charles G. Martin  飾酒保

Click: 4890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