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34街的奇蹟 Miracle on 34th Street
電影 春風秋雨 Imitation of Life
電影 Pinky 一部講述黑白問題的電影

電影 Objective, Burma! 反攻緬甸

2022-05-23 12:15:22

這是華納公司在1945年推出的有關二戰亞洲戰場的電影,被圈內人認為是二戰電影中拍得最好的一部。說的是一隊美國傘兵降落到被日本佔領的緬甸叢林中,炸毀了一個日軍的雷達通訊站。雖然過程進展順利,卻在回程時遭遇日本士兵嚴厲的攻擊,幾乎全部殲滅。是一部充滿了動作,智慧,及人情味的電影。

這電影全部是男性演員,包括飾演傘兵的埃洛弗林Errol Flynn,以及:James Brown,William Prince,George Tobias,Henry Hull等,電影明顯只靠當時36歲的埃洛弗林一個人拉觀眾。

電影拍攝於1944年中,而片中述說的軍事行動(反攻緬甸)剛發生不久,所以是相當熱的新聞事件。電影中的事件,地點確實,不過細節及多數人物都是虛構的。電影的導演是Raoul Walsh,他非常擅長於拍攝動作片及戰爭片,這電影片長雖然長達142分鐘,卻持續動人心弦,沒有一分鐘冷場。劇本的一個特色是,雖然是一部生死攸關的戰爭片,士兵們卻很能苦中作樂,很多尖銳的喜劇式對白。

這電影攝影是華人黃宗霑James Wong Howe。電影背景雖然是緬甸叢林,實際外景卻是在南加州的一處公園。此外這電影獲得三項金像獎提名,不過均未得獎:最佳剪接,最佳配樂,最佳原創故事(Alvah Bessie)。

劇情:

電影開始時,盟軍計畫反攻緬甸。但在採取行動之前,必須將日本隱藏在緬甸叢林中的一座雷達通訊站摧毀。兩年前被逐出緬甸的史迪威將軍Lt. General Joseph Stilwell這一次策畫反攻緬甸,他下令派一組傘兵擔任這任務。

負責這任務的是一位上校卡特Colonel J. Carter,他指示傘兵隊長Captain Chuck Nelson尼爾森率領手下進行任務,說他們將負擔這反攻行動的第一步。任務一經決定,24小時內就出發。他指示手下傘兵立即休息,及有一小時給他們寫家書。因為出發後就不再有時間及地方可以寫信及寄信。出發前,軍隊中還有不同宗教的牧師及教士為士兵舉行禮拜。(下:尼爾森接到任務,第一時間跟手下做簡報。)

 

 

 

 

 

 

 

 

 

 

 

出發前他發現有一位記者將同行,他是看來有五十歲的Mark Williams威廉斯。他說是抽籤才得到這機會可以隨軍採訪。雖然威廉斯說他跳過傘,尼爾森警告他,這是年輕人的任務,需要很大的體力,連他跟上校都是三十多歲,要他及早退出。威廉斯說他自覺沒有問題。

尼爾森少校跟一位中尉西尼杰可Sidney Jacobs分別乘坐兩架軍機,每架飛機各載有18名傘兵出發。此外還加上隨隊出發的兩名當地嚮導,一名姓李的中華民國士兵Captain Li,以及記者威廉斯。

原來的計畫是,進入叢林之後,依照地圖去找到那雷達通訊站,炸毀之後出來到一個飛機跑道等候美軍飛機將他們接載回來。那條跑道還是兩年前盟軍在當地時起建的,依照最新拍到的相片,這跑道還完整,沒有被破壞。

他們到了目的地降落之後,匆匆埋起降落傘就出發。他們每人都配備有食物,步槍及子彈,還有手榴彈等。(下:剛剛埋好降落傘,尼爾森對大家簡報未來的計劃)

 

 

 

 

 

 

 

 

在嚮導及地圖引領下,到達了雷達站。途中除了一直有蚊蟲滋擾,也多次要涉水而行,同時多次遇到日本巡邏士兵。對方人數少時,他們會從後面突襲,將對方殺死。當對方人數較多時,他們就靜靜躲過。最後終於如地圖所示,見到雷達站。他們見到有人敲鑼叫大家進去吃飯,尼爾森就指示大家在周圍布陣,之後一起開槍及使用手榴彈。日本人聽見槍聲紛紛從大飯堂及辦公室逃出,就被尼爾森的手下用機關槍及手榴彈一一擊斃。之後他們架設炸藥TNT,將雷達站設備都炸毀。

這次的任務相當順利,之後大家順地圖路線。很快就到了預定的跑道區。但是此時日本人已經知道事件發生,派了大批士兵前來搜索,要將他們殲滅。當他們聽見自己的飛機到達時,卻同時見到一隊日本士兵已經到達,立即用對講機通知駕駛員暫時不要降落,太危險。於是駕駛員巴克中尉Lt. Barker立即折回頭,說兩天後再來。當巴克回去跟卡特上校報告後,卡特說當地沒有第二條跑道,他們必須走路到邊境。巴克聽了簡直不敢相信。卡特說這是沒有辦法的決定。他估計這一程路途大約150-200英里路,估計要走一星期。

之後尼爾森就限制大家每天的食物,食水。走了兩天,他們不確定目的地有多遠,尼爾森就指示杰可中尉跟他分兩批,任何一批先找到目的地,都可以用短程對講機通知對方。

在基地,巴克的飛機每天都出發尋找他們的蹤跡。當尼爾森到了預定的地點,貝克的飛機就將短期的供應由飛機上拋下來。於是他們有了新鮮的食物,食水,香菸及彈藥。但是此時另一組人失去聯絡。巴克指示了未來的方向後,說四天後會再空投物資給他們。

他們繼續在大熱天在叢林裡步行。尼爾森警告他們不可以生病或是受傷,否則拖慢大家腳步。威廉斯一方面做紀錄,一方面跟大家聊天,蒐集資料。他蒐集了每一個士兵的背景,包括尼爾森從軍前是建築師,杰可是一名教師。(下:他們經常要涉水。)

 

 

 

 

 

 

 

 

當他們正在享受空投的物資時,聽見前面有人聲,立即躲避,之後才見到是兩名自己的士兵,他們都受了傷。其中荷里斯Fred Hollis傷勢很重。據他們說,他們那一組人遇到日本人,全部被俘虜,而且慘遭酷刑及殲滅,他們幸運的可以逃出。他們聽了都很難過,尼爾森要大家趕快離開這一區。他下令兩個同僚立即做擔架,將荷里斯帶著。威廉斯質疑這樣做是否聰明,他說他知道這樣會拖累大家,但是他無法放下他不管。他們繼續趕路,中間還要涉水。中途一個同僚說荷里斯支持不住了,要給他吊鹽水。他說不能停,於是兩個同僚抬著他,一個就一路將鹽水瓶用手撐著。

不久他們來到一個村落,覺得那裏太安靜了有些可疑。於是一個接一個偷偷進去。進去後發現只有幾個日本人在殺魚煮飯。他們偷偷過去用刀都刺死了。之後離去之前尼爾森要他們在周圍裝置手榴彈做的陷阱。正要離去時,一個士兵非常驚恐地跑來,幾乎說不出話。原來他發現了杰可那一個隊伍的士兵都在這裡遇害,屍體一個疊一個,全部都受過酷刑,肢體殘缺。尼爾森去看了大家都說不出話。尼爾森取下他們身上掛的名牌(留做紀錄之用),只是不見杰可。他要士兵將他們掩埋。之後尼爾森聽到呻吟聲,他前往查看,見到一個嚴重受傷的士兵奄奄一息躺在角落,走近一看卻是杰可。他口中不停說著:Please,請你不要,不要…不要碰我…當尼爾森叫他的名字,要安慰他時,他說:他們不肯說…請你幫我一個忙,立刻殺死我…請求你。尼爾森還沒有行動,他已斷氣了。

這時那個記者忍不住破口大罵:這是最冷血的謀殺行為,還虧他們自稱是文明國家。我要把他們從這地球清除,他們應當被完全清除。

正當尼爾森要同僚將杰可也埋葬時,聽到一個前來的日本兵被他們的陷阱炸死了,於是大家匆忙布好陣線,等對方到時開槍。他們估計打死對方十多人,但是對方人數實在多,於是一邊打一邊撤退,他們之中只有一個受傷。

他們撤退的很倉皇,他們一路跑,日本人一路追,其中一人中彈死去,也無暇將他埋葬,只取了他的名牌。幸好此時荷里斯已經能自己走路了。逃到一處終於可以休息這時見到飛機來了。透過無線電對講機,報告了另一組人已經失蹤的消息後,巴克指示他們向北走,到一個地方(有經緯度)在那裏等候。大家都很意外,因為北邊也不是邊界,等於向緬甸內陸走,難道說叫他們別回去了?尼爾森說他也不清楚,但這是命令,必須遵守。一個士兵說:我們回不去了。(下:緊急狀況下大家躲避,戴普通帽子的是緬甸籍的嚮導。)

 

 

 

 

 

 

 

 

 

通話之後,巴克的機員將新的供應拋到地面。但是這幾箱物資的降落傘引起了追蹤而至的日本軍的注意,當他們去收取時遭到突擊,三個士兵躲避不及中彈死亡,最糟糕是,他們的通訊儀器被炸毀,他們無法再與空中的巴克對話。也不敢再去取供應物資,只有迅速逃離。

過了一天巴克再到現場巡視時,見到他們的物資散了一地,還有三具屍體。拍了相片帶回基地,知道自己的士兵遇難。由於沒有通訊設備,完全無法聯絡,甚至不知道有幾個人死了,以及尼爾森是否已死。卡特派了多架飛機去搜尋,都沒有下落。三天後取消搜救,當他們都已經遇難。只有巴克堅持,每隔一天還是去那一帶勘查。

尼爾森等現在只剩下15人,他們沒有了供應,在炎熱的叢林一邊躲避一邊跑路。年紀大的威廉斯終於忍受不住,一度要尼爾森放棄他。但是尼爾森沒有放棄,一度要其他人幫忙扶持。

一天他們又聽見飛機聲音,他們很高興,尼爾森用鏡子的反光向空中打記號,但是巴克明顯沒看見,飛走了。他們洩氣的幾乎要哭了。

他們繼續走,威廉斯狀況很差,好幾次像是失智。昏昏屯屯的一個人走不同方向,之後被其他人拉回來。

拖拖拉拉的終於到了目的地,是一個高高的山坡,他們很高興。但是到了高處一看,卻大失所望,原來前面完全是山巒,不僅沒有去處,也見不到任何讓他們存在希望的跡象。想不通上面叫他們來這裡的目的。尼爾森依照規矩,叫大家挖壕溝給自己夜晚休息(及躲避)。於是大家開始在壕溝裡等。士兵問他要等多久,他說也許很久。

早上,有人發現威廉斯不見了。大家去搜索,見到他已經死在一個斜坡上。不久他們又聽到飛機聲,這一次尼爾森再用鏡子發訊號,駕駛員見到了,並且丟下供應物資。他們有了新的供應,但是卻也被日本人發現了。尼爾森預料到晚上會受到攻擊。他要士兵在周圍滿滿的做了手榴彈陷阱。

到了晚上,他們警覺到有日本人來了。尼爾森要大家都不要開槍,因為他們人少,開槍會暴露自己的位置。但他們也沒也其他辦法。之後他們在月光下隱約見到很多日本人向山上走來。開頭見到十幾個,幾十個,後來覺得要多得多。日本人為了引誘他們開槍,在附近放鞭炮,他們還是不開槍。這時他們拋擲照明彈,一時間見到山頭上都是日本人。成百上千,於是他們向目標開槍,日本人在照明彈之下無所遁形,很容易成為箭靶,死傷不少,於是開始逃跑。他們繼續用照明彈,每一個可以照明十幾二十秒時間,直到對方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

第二天一早,他們點算自己又死了兩個。不久他們見到大批飛機開到,都是盟軍的飛機,然後見到大批降落傘降落,興奮不已。原來緬甸反攻行動開始了。領導反攻的指揮接到報告說尼爾森的傘兵部隊,包括他自己跟11名手下就在山頭等待,於是派來飛機將他們都接走。指揮對尼爾森說:幹得好。尼爾森拿出手上所有殉職士兵的名牌說:這些就是代價。

製作與卡司:

這電影最後出現一頁字幕是:我們這故事有一個結尾,但戰爭沒有終止。只有等到邪惡的日本勢力被摧毀才是終止。這電影是奉獻給我們非常感激的美國,英國,中國及印度部隊,沒有他們英雄式的努力,緬甸將仍然是在日本手中。

這電影的故事是虛構的,不過據當時的報導,說類似事件確實發生過,只是細節不同。說真實事件中有60個傘兵,而他們在一位美國陸軍少校Charles S. Galbraith領導下,在緬甸叢林中作戰兩年多的經歷。其中尼爾森的傘兵主要貢獻是牽引了日軍,阻止他們接近英軍計畫中的空襲任務。不過電影推出後在英國受到廣泛的抗議,因為當時英國認為緬甸戰區主要是英國的戰場,而這電影似乎說成是只有美國士兵在那裏打仗。一位曾經參與緬甸戰役的美軍軍官William H. Taylor少將也說,他看了這電影感到難堪,因為緬甸的主要作戰部隊是英國的14軍。而這電影給人的印象是全部是美軍的功勞。因為民間及輿論都抗議,這電影當時在英國禁映。直到1952年戰後多年才開禁。(這電影獲得最佳原創故事獎提名,更是在傷口上灑鹽。)

最近幾年,道德觀念改變,見到很多影評人批評片中那段責備日本人的文字過火。就是記者威廉斯說的那幾句話:「這是最冷血的謀殺行為,還虧他們自稱是文明國家,都是不道德的白痴。依我說,應當把他們從這地球清除,他們應當被完全消滅。」甚至說這段話有種族歧視的味道,還懷疑為什麼當年推出時,沒有人批評。這些「現代」影評人真的是有毛病。他們忘了那是在打仗,他們忘了是日本人先發動戰爭,他們白癡到不知道日本人殺無辜百姓時的兇殘。難怪這世界一直是非不明,很難有和平。

這電影很多地方顯露出士兵作戰時的心理狀況,讓人心動。好像他們在跳傘前,很多士兵都露出恐懼,有的不停發抖,流汗。有的不停祈禱,有的多次畫十字。這恐懼不只是因為要跳傘,還因為他們心裡都清楚,你每一次出發到戰地,都有可能回不去。看這電影那種感覺更真切。作為作戰士兵,特別是志願參軍者,不得不從心裡敬佩。還有出發前,軍隊會由牧師等為士兵提供禮拜儀式,這不只是宗教儀式那樣簡單,這等於是給士兵最後一次崇拜,與他們的上帝接近的機會,隨時都讓你想到,他們有很大機會回不來。最近寫過很多部戰爭電影,都有這類讓人感觸的畫面:Bataan 孤島英魂(1943),A Walk in the Sun 白晝進攻 (1945),Battleground 戰場 (1949),打仗是血與肉的犧牲,那些十幾二十歲的孩子,都是為了一種信念而犧牲。

至於埃洛弗林,據說他在拍這部片子時非常「乖」。他平時拍片都被認為太過不專心,晚上會去花天酒地,影響演出。但是導演 Raoul Walsh說,他在拍這部片子時正在寫自傳,不拍片的時候都在忙著打字,沒時間出去玩。所以很多人說他在這電影的表現最好。Raoul Walsh應當很了解他,因為這部片子是他們合作的第六部電影,他們關係很好,以後還會繼續合作。

 

 

 

 

 

 

前面說過,這電影的外景全部是在加州Orange County的Santa Anita Ranch內的泥沼地區拍攝的。據說華納請了幾位曾經在緬甸作戰的英國軍官做顧問,參與這布景設計的工作。男主角埃洛弗林後來說,劇務人員將那裏「布置」得跟東南亞熱帶雨林非常相似,連曾經在緬甸作戰過的軍官都詢問他們是在緬甸哪一個部份拍攝的。(不過看得出一些遠山的鏡頭,是實地拍的資料片。)只是有一個漏洞較少人看出,緬甸是熱帶雨林區,每天都會下一陣大雨。但是這電影中卻沒有下過雨。原因當然因為南加州很少下雨。而且除非有需要,導演大概也不想經常出現下雨場面,對他們不方便。所以能避免就避免。

這電影中有很多空軍畫面,好像空投供應品,跳傘,以及最後大批飛機出動到緬甸,以及龐大的運輸機運送軍車下來的畫面都很真實,我見到介紹中說是因為當時確實是戰時,所以「不難得到」這些軍備。那些畫面很加強了電影的真實效果。(不過有時太過方便,好像開始時他們應當是40人跳傘,但畫面上看來像是有一百人之多。)

這電影推出後票房非常好,前面說過因為劇本緊湊,沒有冷場。對白方面很多士兵的談話很幽默。因為士兵都有一個死亡的陰影,所以他們說的話有黑色幽默意味,這些都是經過潤飾的。當時的影評也都公認是戰爭片中相當有水準的,不是最好,也是最好之一。結果北美票房收入212萬元,國際市場收入184萬元,其中在法國更是轟動。是華納公司當年賣座第六位的電影。

主要演員表:

埃洛弗林Errol Flynn 飾隊長尼爾森少校Captain Chuck Nelson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飾傘兵之一SSgt. Treacy

威廉普林斯William Prince 飾另一個領隊杰可Lt. Sidney Jacobs

喬治托比亞斯George Tobias飾傘兵之一Cpl. Gabby Gordon

亨利胡爾Henry Hull 飾記者威廉斯Mark Williams

華納安德森Warner Anderson飾卡特上校Colonel J. Carter

John Alvin 飾傘兵之一Hogan

Stephen Richards 飾駕駛員貝克Lt. Barker

Dick Erdman 飾傘兵之一Pvt. Nebraska Hooper

Erville Alderson 飾史迪威將軍General Joseph Stilwell

William Hudson 飾傘兵之一荷里斯Fred Hollis

Anthony Caruso 飾傘兵之一Miggleori

George Tyne 飾傘兵之一Soapy Higgins

Asit Koomar 飾緬甸嚮導Gurkha

Weaver Levy 飾華籍隊長Captain Li

 

Click: 1128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