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2019-12-18 22:43:16

這部由女作家Fannie Hurst在1933年推出的小說,第二年就由環球電影公司搬上銀幕,可說動作極快,也證明好萊塢對於好的劇本不會放過。而且環球公司在1959年又以彩色大銀幕翻拍一次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證明這是好劇本。

Fannie Hurst是一個受歡迎的作家,她有多部小說被搬上銀幕,她在1919年出版的Humoresque,先被拍成默片,又在1946年被華納公司拍成電影Humoresque 銀海香魂。她在1931年出版的Back Street被搬上銀幕四次之多,其他還有:Lummox (1930),Symphony of Six Million (1932),Young at Heart (1954)也都是由她的小說改編。她的小說情節都類似肥皂劇,但是她也藉小說推動社會運動,例如女權,黑人民權,這部電影就有濃厚的平等訴求。

電影女主角是克勞黛考貝兒Claudette Colbert,和Louise Beavers露易絲畢維斯,她們分飾一白一黑兩個單親母親,因為彼此照顧而衍發出一宗成功的大生意。其他演員還有Warren William,Rochelle Hudson,Fredi Washington等。

這部電影在2007年被選入「25部有關種族問題最重要影片」之一。

劇情:

電影背景在亞特蘭大,開始時,剛剛新寡的碧雅翠絲‧普曼Beatrice Pullman (簡稱Bea阿碧),照顧一個兩歲的女兒潔西洗澡,潔西纏著母親要浴缸裡的塑膠小鴨子。自從丈夫死後,阿碧繼續丈夫的生意:推銷糖漿,但是因為要帶小孩,生意入不敷出。

一天一個黑人婦人迪來拉Delilah敲門進來,她是去應徵做僕人但是走錯了門,她見到阿碧這樣忙就建議,不如幫她看孩子,做家務,交換住宿,不用工錢都可以。原因是她也帶著一個五歲的女兒,找工作不容易。(下:迪來拉第一天拿著報紙來找工作。)

 

 

 

 

 

 

 

 

 

 

阿碧勉為其難的同意,因為她家裡雖然可以騰出一間空房,但沒有錢付她的工錢。不過之後她輕鬆很多,白天可以安心去推銷糖漿,下班回來迪來拉還會煮好飯等她,甚至主動幫她按摩雙腳。她們四人很快熱絡起來,好像一個大家庭。

迪來拉的女兒皮歐拉Peola皮膚很白,迪來拉解釋,皮歐拉的父親是混血,皮膚顏色很淺。所以皮歐拉一直都當自己白人女孩,她和潔西一起玩之後,也認為自己是白人。(下:皮歐拉和潔西小時候一起玩。)

 

 

 

 

 

 

 

 

 

一天早餐時,阿碧說迪來拉做的早餐煎餅Pancake (薄煎餅/班戟) 特別好吃,就問她怎麼做的。迪來拉說,這是由她母親,祖母那裏得來的祕方,一代傳一代,絕不公開。但是當她告訴阿碧之後,阿碧就說「這樣簡單的作法」,不如開一個餐館,用煎餅配上她的糖漿,做生意。

阿碧立刻去找店鋪,又找了裝修工人,她動用口舌,讓對方同意延遲三個月開始付錢的方式,就開張了。阿碧做檯面工作,迪來拉負責廚房(廚房在窗口的位置,過路行人可以參觀),幸好她們的生意不錯,可以付清月租及裝修費,及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五年後已經沒有債務。(下:她們兩人在餐館中合作愉快。)

 

 

 

 

 

 

 

 

一天皮歐拉哭著回家,原來傑西說她是黑人,她跟母親說自己不是黑人。阿碧要教訓女兒,但是迪來拉說,這是一個機會讓女兒認清楚自己的膚色,不要再欺騙自己。還有一次,突然間下大雨,迪來拉就拿著雨傘到學校給皮歐拉,原來皮歐拉從來不說自己是黑人,老師還說她來錯地方,因為班上沒有黑人孩子。迪來拉的出現,暴露了皮歐拉的身分,她羞憤之餘拒絕再回學校上課。阿碧建議迪來拉將女兒送到南方的黑人學校念書,但是迪來拉捨不得。

他們的生意很快就引來一個過路客的注意,這位商人艾默史密斯Elmer Smith建議阿碧「工業化」,就是將秘方麵粉包裝,這樣可以大量生產,讓家庭主婦都可以在家裡自己做好吃的早餐煎餅。阿碧跟對方簽了合約,阿碧要給迪來拉20%的股份。但是迪來拉說她要這錢沒有用。她說她不想搬出去跟阿碧一家人分開,她要繼續做她的廚子,她唯一願望是將來有一個隆重葬禮。阿碧就將她的股份轉作基金,分屬於迪來拉跟皮歐拉。

之後她們的工廠開始大量製作早餐煎餅的混合好的麵粉,在全國市場出售。包裝上是迪來拉的大頭像,牌子就叫做Aunt Delilah,顯示是她家的祖傳祕方。她們的收入大為提高,並且搬到紐約一個豪華住宅,家裡請了廚子及女傭,但是迪來拉對金錢毫不重視,她在家還是當自己是用人,有機會就幫阿碧按摩雙腳。

她們每年在家裡舉行酒會,慶祝公司的成就。這一年,艾默介紹一個朋友參加,這人Stephen Archer史蒂芬阿契是魚類學家,艾默認為他和阿碧是一對,結果他們果然一見鍾情,之後經常約會。

不過讀大學的潔西回到家見到史蒂芬,卻愛上他,她多次找機會見他,甚至到史蒂芬的辦公地方找他,但是史帝芬對她說,心中當她是孩子,他愛的是她的母親。

迪來拉將女兒送到南方一個全黑人學校,但不久接到通知,說皮歐拉失蹤了,很久都沒有到學校。她母親找人追蹤,知道她在一間全白人的餐館工作,迪來拉叫阿碧陪她去看女兒,到了餐廳迪來拉先進去,但是皮歐拉見到她說不認得她,在餐廳經理面前說從未見過這個女人。這時阿碧挺身而出,說她不可以這樣對母親說話,皮歐拉一怒之下辭職回家。

迪來拉在家裡見到皮歐拉很高興,但是皮歐拉說她要跟母親道別,從此陌路。她說「即使在街上見到,妳都不要叫我,我也不會認你。」她還對阿碧說:我不願意做黑人,妳不知道那種感覺。迪來拉傷透了心。不論她怎麼哀求,皮歐拉還是走了。(下:迪來拉請求女兒留下。)

 

 

 

 

 

 

 

 

 

 

這一次迪來拉的心碎了,她一病不起。阿碧也無法兼顧餐館,整天陪著她。迪來拉的身體一天天虛弱,最後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遺言是要一個隆重葬禮,有樂隊及馬車護送靈柩。

阿碧幫迪來拉安排了一個盛大葬禮,教堂裡隆重的儀式之後,穿制服的樂隊及十幾匹馬護送靈柩,但是在儀式開始時,皮歐拉趕到教堂,她伏在母親的棺木上痛哭失聲,要母親原諒她。

之後皮歐拉回到黑人大學,終於接受了自己是黑人的事實。另一邊,阿碧發現了女兒也愛上史蒂芬,她對史蒂芬說,自己無法跟他結婚,因為這樣女兒將永遠橫在兩人中間。她說等女兒真的過了對史第芬的那種感覺,她會再去找他。史蒂芬失望的離去。最後阿碧擁抱女兒,回憶起潔西小時候在浴缸裡玩鴨子時候,堅持不肯放手那隻塑膠鴨的情況。

製作與卡司:

這電影的結局與原著大不相同。在原著中,皮歐拉離開了母親之後再也沒有回來。電影中她趕回來參加母親的葬禮,表示後悔。原著的結局更為合理,不過電影的結局就更感動人,增加高潮。1959年那一部也是一樣,最後她伏在母親的棺木上的畫面讓很多人流淚。

作者是有猶太背景的Fannie Hurst,她在這小說中突出黑白問題,及為黑人發出不平之鳴。這部小說突出的是,年輕的、膚色較白的黑人不願意做黑人,他們認為做為白人在社會上比較有地位。這情況不僅存在於上世紀,即使在今天都一樣,就像黑人歌星Michael Jackson 多次嘗試將皮膚染白一樣。

這也是最早的一部公開討論膚色深淺問題的一部電影,據說當時的好萊塢電影檢查制度(也就是Hays Code) 對這樣的議題有保留,因為當時的電影禁止討論黑白通婚的話題。不過就點出一個問題,就是在這本書完成的年代,美國已經有很多黑白通婚的後代。同樣在另一部類似電影Show Boat畫舫璇宮(1936)中,也有一個女角色因為膚色較白,被認為是白人表演女郎,在被告密後遭到拘捕。還有1949年的Lost Boundaries中,也有一家人的父母都因為膚色較淺,在黑白社會都難以找到工作。

其實這類電影應當多一些,讓後代知道美國黑人的演變經歷。因為每隔若干年,美國的黑人在外表上都有變化,今天的美國黑人與四百多年前被運到美國的非洲黑人已經大不相同。而這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經過好幾代的通婚混血,以及文化上的改變(減少曬太陽等因素),發生的變化。一個多世紀前沒有電影,甚至沒有相片的時代,對於最初到美國的黑人形象,很少人清楚。那些只能由檔案資料去了解。但是保留了這些因為通婚的改變的資料,都可以讓人想像到這些變化的歷程。

在早期的黑白電影,甚至默片中,有很多有關黑奴的片段,好像Jezebel 紅衫淚痕(1938)中,有兩段是描述黑奴家庭的大人小孩在一起唱歌的畫面,我一向喜歡這類的片段,因為早期黑人的歌曲都很好聽,但是最近聽到一些影評人說,這些畫面不應當存在,因為美化了黑奴的生活,把他們形容是很滿足於奴隸的生活。

如果這些片段是「假」的,的確不應當存在,有故意美化之嫌,但是這些畫面如果是真實存在的,就不僅應當存在,還應當保留。這畫面不僅是歷史,還保留了早期黑人的歌曲。好萊塢一向比較「前進」,從來沒有他們假造歷史以偏向保守主義的事例,(只有他們假造事例,偏向於自由主義的先例)。但是現在一些更為「前進」的民權份子居然連事實的陳述都要抹殺,將來真實得歷史就不可能再存在。歷史就任由他們編造了。

這部電影與Show Boat (畫舫璇宮)都記述了在當時白皮膚黑人的「痛」,都因為一些法律讓他們無法做白人。這些法律在目前看來的確非常不合理,但在當時卻是現實,你只有了解整個黑奴歷史才能有所體會。就像皮歐拉的母親,她不認為自己是受到歧視,希望女兒安於現實。(如果皮歐拉隱瞞自己而跟一個白人結婚,生下黑皮膚的孩子,在當時會是多大的醜聞:她自己會有甚麼下場?)迪來拉是經過黑奴的生活經歷,她滿足於現實,她即使在發財之後,仍然每天主動幫阿碧按摩足部,這連我都覺得過分,但那是當時的現實,沒有誰在虐待誰。(下:迪來拉幫阿碧按摩雙腳。)

 

 

 

 

 

 

 

 

很多三四十年代的電影,其中的僕人幾乎都是黑人,現在看來好像是歧視,我也聽到有影評人攻擊是stereotype,但是在當時,那是給他們一個工作機會,讓他們向上爬一步,他們的下一代也因此有機會再向上爬一步。這不是踩低任何人。有潛力的人總有機會出頭,沒有的就要多等幾年,或是幾代。這也符合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見到黑人由牧師,郵局工人,逐漸進步到醫生,警察,教師。你見到倒退了嗎?

很多人將這電影跟1959年那一部比較,都說這一部更為平實。這是事實。後面那一部為了突出Lana Turner這位美豔女星,將她的職業改作是演員,給她做了幾十件漂亮禮服,劇情就弱了。而且黑人母親也就沒有了職業(貢獻)。不過這一部,環球公司也是給Claudette Colbert做了很多件禮服,讓她在發財後穿,同樣的在走煽情路線。

這電影中飾演迪來拉的Louise Beavers演出過一百多部電影,但是幾乎全部是演僕人,她當然也有苦水,但是為她這一型的演員寫的劇本太少,而她在這電影中就非常成功,也非常討好。我覺得她比1959年那一部演同一個角色的Juanita Moore要好得多,但是她在這影片中沒有被提名,也許後來她生病的部份給她的發揮不多,而Juanita Moore就被提名最佳女配角。

這電影另一個感人處是,兩個母親都為了女兒犧牲,迪來拉因為女兒傷心致死,阿碧就因為女兒放棄了自已的終生幸福,這也象徵時代的改變。在今天,這不符合女權主義。

這部電影獲得三項金像獎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助理導演,最佳音響。但均未得獎。

主要演職員表:

導演:John M. Stahl

克勞黛考貝兒Claudette Colbert飾阿碧Beatrice “Bea” Pullman

華倫威廉Warren William飾史蒂芬Stephen “Steve” Archer

Rochelle Hudson 飾潔西Jessie Pullman

Ned Sparks飾艾默Elmer Smith

Louise Beavers 飾迪來拉Delilah Johnson

Fredi Washington 飾皮歐拉Peola Johnson

Click: 3771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