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生活雜文

北美原住民問題
手機越來越聰明,人越來越笨
好萊塢黑名單事件
死刑與民意
惠妮‧休斯頓之死
兩個截然不同的歌星
一件罪案是怎麼發生的
杜魯多的拳賽-政治人物是怎樣產生的
年輕人的Entitlement觀念
美加政論-宗教受箝制

梅隆尼蓋棺論定

2024-03-01 20:45:21

加拿大前總理梅隆尼Brian Mulroney 昨天去世,享年84 歲。他是加拿大第18 任總理,曾經連續兩次獲得多數席位當選執政,這是加國歷史上少有現象,而且1984 年那次大選更是以歷史上的最高席位當選的。但是加國老百姓可能最記得的是,這位總理是在最不受歡迎的情況下,慘澹離職,而且受到司法當局的審訊,雖然官司勝訴,卻在媒體報導中得不到平反。(參見:梅龍尼總理戰媒體)

 

 

 

 

 

 

然而自昨天起見到媒體的報導,對於梅隆尼的報導卻充滿了溢美之詞,突然間他們似乎都認識到,或是願意承認,原來梅隆尼有這樣多了不起的成就。難道當時媒體都看不見這些成就嗎?

這些媒體都以「最具影響力的」形容梅隆尼,因為他制訂了幾項重大政策都影響到其後很多年的加拿大的政治跟經濟,好像他跟美國的老布許總統George HW Bush 簽署了歷史性的北美自由貿易NAFTA,又制定了歷史性的零售及服務稅GST,我記得這兩項政策在談判及推出時,幾乎每天都受到媒體跟反對黨(自由黨跟新民主黨NDP) 的攻擊,謾罵。他們說北美自由貿易由他來代表談判,怕不把加拿大都賣了,變成美國的第51 州。自從他上台,就因為跟美國的雷根總統(李根)特別友好,就被媒體跟自由黨謾罵,因為當時的媒體跟自由黨都以「反美」為榮,(特別是因為老杜魯多總理的左傾心態影響),看不得有一個總理跟美國總統那麼親近。

事實是,北美自由貿易推出後非常成功,當梅隆尼在1988 年再度獲得多數執政之後,還將之擴大到墨西哥,這項協議因為奠定了經濟穩定,市場穩定,幫助了加拿大之後十幾年的經濟起飛跟繁榮。昨天終於聽到當年反對梅隆尼最厲害的CBC 主持人跟評論員都說,後來當政的自由黨政府深受其利,都稱讚不已。只有記得當年事的人體會到,這些稱讚實際上帶有相當的mia culpa 認錯。(下圖:梅隆尼跟雷根總統,及老布許總統都極為友好。左圖梅隆尼夫婦跟雷根夫婦,1985 年三月在魁北克演唱愛爾蘭歌曲,右圖:他和布許總統的友誼不止於公事。)

 

 

 

 

 

 

 

還有就是GST貨服稅,當時確是不受歡迎,但是媒體不幫忙解釋,卻每天打落水狗。梅隆尼提出GST 是有非常正當的理由,因為當時政府是向本國的加工製造業抽稅,這樣對於本國產品在市場與外國產品競爭時造成不利影響。GST 實施後,本國加工業不用付稅,而是所有市場上的商品一律要繳稅,對本國產品就更公平。理論上,本國產品競爭力提高,一方面增加就業,一方面本國產品也會更廉宜。但是加工業減價行動緩慢,媒體更沒有從這方面解說,而是一昧的謾罵。然而後來的政府卻從GST 得到龐大好處,也幫助了大幅削減預算赤字。這兩天就聽到了許多這方面的「解說」,還說在梅隆尼之後上台的自由黨政府,Jean Chretien 獲利最大。但是當時你們在做甚麼?你可以找出當時的報紙,幾乎每天的頭版都是謾罵。

梅隆尼做的這些事,都是其他「蕭規曹隨」的政客不會做的,這一點他很像川普(特朗普),他也是從商後從政,知道哪些是應當做的。不像職業政客,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交代) 就算數。

另外,其實梅隆尼在1984 年的大選獲得的壓倒性勝利,就是加拿大人對老杜魯多的厭惡的體現,他們決心趕走杜魯多,所以在282國會議席中,給了梅隆尼的進步保守黨211 席。讓他可以任意發揮,(除了媒體的阻擾)。他上台後決心修補杜魯多的憲法缺陷。老杜魯多在1982 年將加拿大憲法從英國那裏帶回來,並加了一個人權憲章,成為真正的加拿大憲法。但是當時魁北克拒絕接受這人權憲章,說沒有將魁北克的特殊地位(好像保障法語的地位) 寫進去,又擔心失去在加國政壇影響力,所以這是一份「魁北克沒有簽字」的憲法。梅隆尼就決心完成這憲法。愛爾蘭族裔的梅隆尼出生於魁北克北面一個非常偏遠的小鎮Baie-Comeau一個工人家庭,半工讀修得法律學位,而老杜魯多是出身於魁北克蒙特婁Montreal 一個富裕商人家庭,除了學歷高,更在年輕時期周遊各國,見多識廣。當他在任內修憲時,跟魁北克人談不攏,多半因為他高高在上的態度,讓魁北克那些倡導獨立的知識份子很受不了。這些人很多都是他過去認識的,有些甚至是同事。由於最後杜魯多不在乎魁北克是否簽字,就單方面建立了加拿大憲法,讓那些人氣憤不平,多次宣言要爭取獨立。

而梅隆尼就不同,他做律師時就多次代表勞方跟資方談判,都有成績。見到魁北克人有獨立之心,就決心將魁北克收入憲法之中。在他斡旋之下,先是在渥太華附近,魁北克境內一個叫做Meech Lake 米契湖的地方展開談判。經過兩個多月的談判,最後的協議居然得到加拿大所有十個省的省長,以及兩個反對黨的支持,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大家同意各省回去經由省議會批准就可實施。但是沒想到,之後紐芬蘭舉行改選,換了自由黨上台,這位新省長Clyde Wells 跟杜魯多非常親近,(有如其徒弟),在老杜魯多鼓動下全力反對,讓一件十拿九穩的協議中途流產。加上緬省也在改選之後,因為原住民反對,而遭到挫折。杜魯多很明顯,是因為他做不到的事,給別人做到了很沒面子,就謊稱梅隆尼在憲法中承認「魁北克享有獨特地位」會讓國家未來四分五裂。(下圖:梅隆尼成功跟十位省長達成修憲協議。)

 

 

 

 

 

 

 

結果因為這協議談不成,造成魁北克人不滿,更在1995 年進行魁省全民公投,爭取獨立,那一次獨立派的聲勢強大,眼見魁省就有獨立的可能,最終以50.58% 對49.42% 險勝,差距1.1%。當時已是自由黨執政,但是自由黨在魁北克非常「討人厭」,自由黨政府要保守黨幫忙打仗,還從保守黨那裏徵召了國會議員Jean Charest 去幫他們打這一場仗。

所以說,因為老杜魯多自私的搗亂,幾乎讓魁北克分裂出去。但是這些事實都不會見諸於報章或是歷史。今天只聽到幾位評論員說了,梅隆尼的米契湖協議如果成功,對加拿大肯定是好處,後來的很多魁北克紛爭都不會發生。

而保守黨就身受其害,因為米契湖協議失敗而失望的魁北克份子更從保守黨分裂出去,成立了魁人政團Bloc Quebecois,跟保守黨打對台,從此保守黨就無法在魁北克翻身,更中了自由黨心意。

最後說到國際方面,梅隆尼簡直是「巨人」階級,過去只見到加國媒體吹捧老杜魯多,但其實他有甚麼建樹?除了提倡反美,最先跟毛澤東建交,跟古巴友好,建立第三勢力,對付美國之外,說不出建樹。然而梅隆尼就不同了,他上台後就致力於推動南非政府取消種族隔離政策。他運用加拿大在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內的地位,加上他跟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 (柴徹爾),以及美國雷根總統的友好關係,推動西方國家支持。他最先在聯合國大會中發表演講,呼籲全球各國支持抵制南非的經濟制裁,當場獲得全場代表起立鼓掌。之後這運動獲得全球響應,所以當南非種族運動領袖曼德拉Nelson Mamdela 在1990 年獲釋之後,最先就來到渥太華,向梅隆尼致謝。這兩天我聽到不知多少人述說梅隆尼在國際的地位,我心中就想:當他執政時,你們都在做甚麼?鬥爭他都來不及。(下圖:曼德拉1990 年六月到加拿大,向梅隆尼及加國人民致謝。)

 

 

 

 

 

 

 

對比美國的拜登,跟他比起來真的像是小丑。拜登吹牛說,當他在七十年代到南非去訪問時,為了去監獄探視曼德拉,不但被阻止還被捉去。後來曼德拉獲釋後到美國訪問,還特別多謝他。事實是媒體查證了,他不僅沒有被逮捕,也沒有去監獄探視曼德拉,而曼德拉後來到美國也沒有跟任何一個人提起他的名字。拜登編織這麼大的謊言,只有一個目的:騙取黑人選票。

今日連烏克蘭總統澤蘭斯基都稱讚梅隆尼,說他在1991 年是西方國家第一個承認烏克蘭獨立的領袖。梅隆尼也是唯一的外國領袖,獲邀到美國在兩任美國總統(雷根跟老布許) 的葬禮上發表弔唁詞的,他跟美國的友好關係,最近才被加國政府認為「很有用」,川普普上台後,致力推動改革過時的北美自由貿易 NAFTA,小杜魯多一夥人對此毫無經驗,也沒有背景,所以第一個就向梅隆尼取經,同時利用他的美國關係。沒想到小杜魯多這方面比他父親聰明,昨天聽到杜魯多政府中兩位前後任外交部長表示,他們每一次要跟美國談判之前,一定去跟梅隆尼請教,(他們現在才知道要跟美國維持良好關係?)。包括梅隆尼在美國度假時摔倒住入醫院期間,現任政府的閣員都跟他的家人緊密聯繫,多次問安。杜魯多並宣稱,要讓梅隆尼得到他應得的一次隆重國葬儀式。(下:梅隆尼在2018 年十二月,在老布許總統的葬禮上至弔唁詞,台下坐著有四位前任總統,左起川普夫婦,奧巴馬夫婦,克林頓夫婦,卡特。)

 

 

 

 

 

 

 

梅隆尼受到的無情打壓,其嚴厲性只有美國的尼克森總統,川普(特朗普)可以比擬,這就見證了我時常說的,只要是成功的保守派,都會受到類似的史無前例的攻擊打壓。尼克森在1972 年就是以美國歷史上最高(選票跟選舉人票) 當選,川普則是近年少見的群眾擁護的總統,每一次出現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高喊「我愛你」,還有一位就是前多倫多市長福特 Rob Ford,這些都是群眾領袖,他們也都是受歡迎的保守派,也因此受到今天菁英派媒體的輕視,要運用所有能量將他們拉下台。尼克森在兩位記者跟媒體的努力跟堅持下,被驅趕下台:川普的命運前景難測;福特市長被無情的記者弄死了;梅隆尼呢,我一直不能體會他心中的酸甜苦辣。見到今天媒體的表現,雖然好像為他平反了,卻聽不到一句道歉。當時寫書高調「揭發」他的人也不知躲到哪裡去了。總之這些西方媒體完全可以做錯事而不必負責。

 

03/19/2024星期二

見到這兩天在加拿大國會,各黨領袖對於前總理梅隆尼 Brian Mulroney  的無盡的稱讚,稍微有記憶力的加拿大人心中都不免苦笑。在昨天,國會中聽見這些溢美之詞後,梅隆尼的次子Mark Mulroney 在國會外面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聽到每一個人這樣的讚美,可能不是他習慣聽到的,不過相信他會很喜歡,我們也很喜歡。」(下圖:梅隆尼家人昨天在國會旁聽席聆聽國會各黨對他的悼念詞。右邊戴墨鏡的是梅隆尼的遺孀米拉Mila Mulroney,她的龐邊是女兒卡洛琳,安省內閣廳長,之後的三人是梅隆尼的三個兒子:班 Ben,馬克 Mark,及尼可拉斯 Nicholas。) 

 

 

 

 

 

 

這就是現代人的健忘,跟多數時候很虛偽。我知道昨天很多人是真心說這些話,這也是虛偽的一部分,因為你不能今天將他捧到天上,而忘記他過去長期被全國輿論踩在腳底下,當作是全國第一罪人。除非你要當年那些人站出來負責任。

昨天在國會一個小時的悼念,以杜魯多總理開頭,他用「加拿大歷史上的一頭獅子」形容梅隆尼,稱讚他在國際政壇領頭打倒南非的種族隔離,帶給加拿大劃時代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奠定加拿大經濟繁榮,讓每一個角落的加拿大人都能夠提高生活水平,說他是「有足夠的智慧,完成巨大的任務」。

杜魯多這樣稱讚梅隆尼,是因為他得到梅隆尼的真正的幫助。他說:「梅隆尼跟美國(歷任)總統的友誼帶給我們美加自由貿易協議,…」過去梅隆尼因為跟美國總統的友誼(特別是雷根總統),給他帶來多少辱罵?因為杜魯多的父親老杜魯多的立場就是以反美為主,當時他處處跟美國作對,還積極拉攏中南美國家,要建立「南北結盟」第三勢力跟美國抗衡。他去古巴跟卡斯楚(卡斯特羅)友好,又到北京去見毛澤東,是西方第一個跟中共建交的國家,所以當梅隆尼跟雷根總統「做朋友」之後,加拿大媒體是怎樣攻擊他的?

小杜魯多是在美國川普上台之後,要重新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時,發現自己跟自己的內閣沒有一個人有這方面的能力跟經驗,自由黨跟美國(特別是共和黨)的關係又經常處於冰凍,他過去又公開攻擊川普,知道自己現在處於劣勢,於是低頭去向梅隆尼請教,而梅隆尼也熱心的倒履相迎,幫他拉攏關係,達成了一項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據說梅隆尼還親自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負責談判的幕後功臣,川普的女婿Jared Kushner,這樣牽上的線,這就是人際關係的重要。)如果不是這樣,面對精於談判的川普,你這邊再端上架子,加拿大能夠不吃虧嗎?那份協議成為杜魯多的一項成就,從此杜魯多就當梅隆尼長輩一樣的尊敬。因為杜魯多的態度,梅隆尼突然間變成「受歡迎的」前總理。

記得過去,當梅隆尼之後繼任的自由黨總理克里田Jean Chretien 每次說:我們不是美國人,台下就響起熱烈的掌聲。見到多少新聞,紀錄片,加拿大人每天都驕傲的強調:我們不是美國人。但是今天在梅隆尼遺體的公開瞻仰第一天,聽見 CBC,CTV 的評論員,跟很多被訪問者居然都說:跟美國建立友好關係是重要的。這不是虛偽是甚麼?

昨天除了保守黨領袖 Pierre Poilievre,左傾新民主黨 NDP 領袖 Jagmeet Singh,魁北克政團都紛紛讚美這位前總理,最讓人意外的是加拿大綠黨領袖 Elizabeth May 對他的致敬,她說:「當梅隆尼站起來推動了Montreal Protocol,他保存了地球的臭氧層,可以說拯救了世界每一個人。」她還說,梅隆尼是在世人沒有覺醒之前,就已經在推動綠色計畫。

今天在梅隆尼的第一天遺體致敬儀式中,聽見不少人說,梅隆尼不以為加拿大是小國家,而發揮了他在國際政壇的舉足輕重影響力。

梅隆尼唯一失敗的就是沒有完成修憲計畫,那也是因為老杜魯多的忌妒,受到破壞。但是那次修憲失敗,也導致了魁北克的1995 年公投。加拿大幾乎失去了魁北克。

杜魯多上台後不知道做錯多少事,但是他為梅隆尼平反算是一件難得的正確行為,在他指導下,梅隆尼將在星期六獲得一次光榮的國葬,他還強調要非常得體。他這樣做豈不是對他自己的父親的一記耳光?當年老杜魯多想方設法破壞梅隆尼的修憲協議,只因為他不想自己做不到的事,讓梅隆尼完成。(下圖:梅隆尼的靈柩今天在加拿大騎警的護送下,被送到在渥太華的Sir John A. Macdonald Building,供全國政要致敬。靈柩後面第一排的三人:左起遺孀米拉,女兒卡洛琳,及長子班。) 

 

 

 

 

 

 

今天很多人說梅隆尼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卻犧牲了保守黨,原因是在他下台後的另一次選舉中,保守黨在國會只剩下兩席。事實上這也是修憲協議失敗的後遺症,因為修憲失敗,魁北克認為梅隆尼沒有完成他的諾言,於是分開出去成立了魁人證團Bloc Quebecois,而西部地區更有野心家Preston Manning,認為梅隆尼對魁北克讓步太多,(承認魁北克是獨特社會),而號召西部獨立,成立了西部聯盟黨,所以一個黨分裂成三個,如何可以獲勝?這也是自由黨要破壞修憲協議的原因之一。

今天,沒有見到前任總理克里田的影子,他當時自從上台,就積極揭發梅隆尼的貪污罪行,(跟今天美國民主黨一樣),只要將政敵政黨抹黑,就對自己有利。當年寫書「揭發」梅隆尼貪汙的女作家Stevie Cameron 就說,她經常跟克里田政府的司法部長 Alan Rock 見面,交換得到那些梅隆尼貪汙的證據,(細節見:梅龍尼總理戰媒體 ) 結果這位作者毫無證據的汙衊梅隆尼的書在加拿大一紙風行,創下歷史上最高銷售紀錄,現在這位小姐去了哪裡?這些對梅隆尼的稱讚,其實也是對她的一巴掌。

 

03/23/2024星期六

加拿大前總理梅隆尼的葬禮今天在魁北克蒙特利爾(滿地可)的聖母院大教堂舉行,這是近年來少見的盛大葬禮儀式,出席者包括了總督,歷任總理(杜魯多,哈帕,克里田,Joe Clark等),魁北克歷任省長及政要,總共一千三百多人。上台發表悼念詞的有梅隆尼的女兒卡洛琳,杜魯多,冰棍球明星Wayne Gretzky,美國前任國務卿James Baker 的代表,還有魁北克前省長莊社里Jean Charest 等人。(下:風雪中,騎警護送靈柩到達聖母院大教堂,家屬都在一邊迎靈。) 

 

 

 

 

 

 

 

意外見到加拿大著名音樂家 David Foster 也在榮譽扶靈名單上。不盡讓人想起,如果是在十年前,Gretzky 跟 Foster 敢公開說,他們跟梅隆尼是朋友嗎?過去梅隆尼在加拿大媒體被攻擊的力度,不下於今天川普所受到的圍攻,在1984 年開始的三十多年間,他跟川普一樣,不僅受到無窮無盡的汙衊,也製造了一件史無前例的貪污大官司,騷擾他十多年,最後他官司勝訴,當時的媒體跟自由黨克里田政府還是堅稱他有罪。難道說,川普也要等到下台後,過世後才受到「稱讚」?(下:梅隆尼靈柩進入大教堂。) 

 

 

 

 

 

 

我說到 Gretzky 跟 Foster 是有原因,2015 年大選時,他們兩人都站出來支持保守黨總理哈帕 Stephen Harper,結果Gretzky 慘遭修理,每一次記者會記者都圍攻他,問他是否應當收回這「贊助立場」,網上的左派網民紛紛叫他去打球,不要管政治。多少年來明星,球員為政客站台數都數不清,但是只要有那一兩個為保守派站台,就這樣被攻擊。(下:兩位總理參加了今日的儀式:克里田跟哈帕。CTV相片) 

 

 

 

 

 

 

而且加拿大媒體在無情攻擊梅隆尼三十多年後,突然回心轉意發現了他的「偉大」,原來都因為他在生前最後幾年幫了杜魯多一個大忙。2018 年當川普要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時,杜魯多嚇壞了。原來過去二十多年,加拿大沾了這協議相當多便宜,而且川普的「美國第一」立場肯定要讓加拿大吐出來那些好處。但是杜魯多這人過去罵川普不遺餘力,川普會不對付他嗎?據說談判之初川普就沒有給他好臉色看,特別是當時的外交部長芳慧蘭Kristen Freeland 也沒有甚麼架式,到了美國不受重視不說,川普還作勢要先跟墨西哥談,把加拿大放在一邊。當時不僅杜魯多一夥人很洩氣,加拿大人全都覺得沒面子。現在地位淪落在墨西哥後面了。杜魯多覺得他很有可能就要讓加拿大失去所有好處。當時加拿大真的是風雨飄搖,加拿大媒體還警告保守黨,不可以在這時期跟杜魯多唱反調,大家要團結爭取對加拿大最有利的協議云云。(每一次自由黨遇到挫折,媒體就呼籲要保守黨團結)。這時杜魯多就想起梅隆尼,因為當初梅隆尼就因為「跟美國關係好」而被媒體攻擊,結果梅隆尼不計前嫌立即幫忙,他利用自己在華盛頓的人際關係,好像今天在葬禮發表悼念詞的 James Baker 就出面幫忙了,而最重要的是,梅隆尼寫了一封私人信件給川普的女婿 Jared Kushner 庫什納,而庫什納後來成了這項北美三國自由貿易USMCA 的幕後談判代表。我記得後來芳慧蘭就直言稱讚庫什納,說他精明能幹。最後三國達成一份三個國家都滿意的協議。(但是注意,川普還是將加拿大CA 放在最後。)這是為什麼杜魯多這樣敬重梅隆尼,這一位他父親當年全力打壓的政敵。(不過杜魯多似乎沒有學到教訓,他在今天還是不時攻擊川普。) (下圖:梅隆尼夫人 Mila Mulroney 在葬禮中抹淚。)

 

 

 

 

 

 

所以如果沒有這件事,加拿大媒體跟國民今天會這樣敬重梅隆尼嗎?前幾天見到最新民調,全國有83% 的人認為梅隆尼是一位好總理。八成以上的人對他有正面感覺。但是記得他在下台後聲望最低時,只有19% 的支持度。

今天的葬禮不僅是政治的,還結合了天主教,聯邦騎警,魁北克文化,跟愛爾蘭文化,莊嚴隆重而且多姿多采。除了有男高音演唱Danny Boy,When Irish Eyes Are Smiling 等相當有意義的歌曲,最後還放了一段梅隆尼自己唱的 We’ll Meet Again,在這時刻聽到他本人唱出這首歌,令人感傷也有希望與幽默。畢竟我們將來都會再見。

 

Click: 947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