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生活雜文

北美原住民問題
手機越來越聰明,人越來越笨
好萊塢黑名單事件
死刑與民意
惠妮‧休斯頓之死
兩個截然不同的歌星
一件罪案是怎麼發生的
杜魯多的拳賽-政治人物是怎樣產生的
年輕人的Entitlement觀念
美加政論-宗教受箝制

傲慢與偏見-二百周年

Pride and Prejudice

2013-01-31 00:50:41

今年一月是英國名著「傲慢與偏見」出版兩百周年,做為女性讀者,我們都應當向這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奧斯汀Jane Austen致敬。

這本書吸引人,除了因為內容吸引人,(可說是最早期的偶像劇的情節),更因為作者文筆一流,這所以一直到今天,這本書幾乎都是修讀英國文學的必修讀物。

這本書吸引一般讀者的原因,更因為文字通暢,加上幽默感一流。由書的第一頁,就十足的暴露了女主人翁的母親班奈特太太的庸俗。而我相信我們身邊每一個人幾乎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當中,甚至自己家人裡,找到像班奈特太太一樣的人物。記得當時在台灣這本書蠻多人喜歡看,當我和母親見到某位親友舉止有些像Mrs. Bennet時,我們都會會心一笑。

我是在讀中學時初次接觸到這本書的中譯,當時欲罷不能,讀到半夜都捨不得睡。我想每個女孩子喜歡這本書的原因都一樣,為奧斯汀筆下的Mr. Darcy達西先生所吸引。而整本書似乎都為達西在書中的兩次「告白」而舖路。以前的羅蔓蒂克就是這樣,雙方要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考驗,互相琢磨對方心態,暗中也折磨自己,然後終於有一次告白,雙方彼此肯定,終於成了好事。當然如果這琢磨時間越長,經歷越曲折,就越吸引人。

我說這本書是偶像劇的始祖,因為書中男主角符合了現今偶像劇的所有條件:高帥富,還加上性格高傲。達西的富有真是沒話說。書中一開始就為一個年輕未婚富翁賓利先生Mr. Bingley在這個中產階級社區出現,引起騷動。而賓利不過有一年四千英鎊的利息收入,而達西每年由其物業所得的利息收入就達到一萬英鎊,而且是極盡豪華的Pemberley潘布萊大廈的主人。所以他似乎有條件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所有的鄉紳婦女亦都見到他也退避三分。

以前看這書時就很為書中的封建思想所困惑,並認為奧斯汀是在灌輸封建。當時的英國是將爵位及財產都只傳給長子,所以做為女子就必須找一個富有人家出嫁,才能維持原有生活條件。也所以女主角伊莉莎白Elizabeth Bennet的母親要這樣緊張。因為她生了五個女兒,丈夫的遺產將來要全部留給夫家的一個子嗣,也就是伊莉莎白姐妹們的一個表兄。如果他們不好好計劃,將來甚至會被從自己的住所Longbourn趕出去。所以嫁一個有錢人,就成為貫穿全書的主題。同時班奈特太太也處心積慮的要自己其中一個女兒下嫁這個表兄,以維持產業不落入外人手。

 

其實傲慢與偏見就是另一個嫁入豪門的灰姑娘的老套故事,但是由於奧斯汀的文筆與舖排,成為經典名著。而女主角也不是一個完全沒有個性主見的女子,像她的姐姐,及幾個妹妹。她性格倔強,時時與母親對抗,向達西及他的富有的姑婆挑戰,使她成為一個也能在當時環境下,做出適當反叛行為一個角色。

這故事歷史上被多次搬上舞台,及拍成電影,電視劇。近幾年來,搬上銀幕的頻率更是高。我比較喜歡1940年的荷里活版本,是由當時最帥的勞倫斯‧奧利維耶Laurence Olivier飾演達西,及英國國家電視台BBC於1995年攝製的迷你連續劇,男主角是目前都很紅的Colin Firth。他們兩人演起來都很稱職,很討好。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們的角色太討喜,只要樣子不差,絕對差不到那裡。後者Colin Firth因為演出成功,後來又於2001年被安排在喜劇電影Bridge Jones’s Diary中再飾演Mr. Darcy的角色。不過沒有了奧斯汀的劇本,只是依樣畫葫,有些胡鬧。

現在的年輕人則都喜歡2005版本,但男主角Matthew Mayfadyen樣子就讓人覺得欠成熟,女主角Keira Knightley更比書中形容的漂亮太多。雖然每一個版本都盡量依照原著的細節及對白,但新版的難免在場景,服裝及攝影技巧上過火,沒有舊版的樸實。

奧斯汀出版過六本小說,雖然格調一致,都沒有這一本來得討好。導演李安執導過其中一本Sense and Sensibility,賣座普通。我最喜歡的是根劇她的小說Emma改編的電影Clueless (1995),喜劇性很強,但內容與原著有一段距離。

我向很多後輩(小女孩)推介過這本書,(其實不用我推介,她們遲兩年也一定會接觸到這本書。)她們看後都被達西吸引了,而且都追著電影來看。我只希望她們能欣賞奧斯汀的幽默,同時學會欣賞古典小說的節拍。就像一篇博克中的投書說的:我覺得這情節十分性感,雖然從頭到尾沒有一個人脫光衣服。好萊塢真的應當好好學習。(January, 2013) 

Click: 3197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