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34街的奇蹟 Miracle on 34th Street
電影 春風秋雨 Imitation of Life
電影 Pinky 一部講述黑白問題的電影

電影 Blackboard Jungle

2019-09-24 10:44:27

這是1955年米高梅出品的黑白片,主題是一名在紐約一個種族複雜的、低收入社區學校任教的教師,如何面對一群好像流氓一樣的學生,逐漸將他們感化的過程。是一部非常理想主義的電影。

電影是基於美國作家Evan Hunter(Ed McBain)於1954年出版的小說The Blackboard Jungle改編,這電影算是最早啟用最多黑人演員的電影,在這電影中,未來影帝薛尼波特Sidney Poitier (西尼波堤耶) 飾演一個壞學生頭子。這電影與後來(1967年)的To Sir, with Love非常類似,而在那一部電影中薛尼波特就做了老師。

事實是,薛尼波特演這電影時已經28歲,但是製片人認為仍然是他最理想,還是用了他。片中飾演教師的是葛倫福特Glenn Ford。

這電影是第一部使用當時流行的搖滾樂做主題配樂的電影,同時是以暴露年輕人行為不羈為主題的電影,因此與同一時期另外幾部同類型電影:The Wild One(1953),Rebel Without a Cause 養子不教誰之過 (1955) 同時被列為劃時代的電影,這電影雖然不像其他兩部電影有美化暴力青年的傾向,但是仍然在全球各地引起青少年仿效及暴力事件。基於同一原因,當時在美國南方很多城市禁演,事實是電影放映時,很多戲院當場就受到青少年觀眾的惡意破壞。在倫敦放映時,更引起流氓少年的群起破壞及攻擊行為。完全違反這電影的原意,似乎要證明「壞孩子不可教」。

這電影在香港上映時的譯名是:流氓學生。其他譯名多數是:黑板森林,黑板叢林;最不適當的譯名是:浪漫學生。

這電影推出時非常賣座,給米高梅賺了超過八百萬元。並且獲得四項金像獎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黑白攝影,最佳黑白片藝術指導,最佳剪輯。但均未得獎。

我發現最近有人將這電影放到網上(YouTube),素質非常好。可以一試。

劇情:

李察戴迪耶Richard Dadier是一個剛剛退役的大學畢業生,他接受了紐約一間全男生職業學校的英文教師職位,他期望固定的薪水可以幫助他的小家庭,懷孕的妻子,有安定的生活。但是第一天到學校,就有資深教師警告他,這是一間垃圾學校,學生不受管束。一個教師悲哀的說,這些高中生連九九乘法都不會。一名女教師並被警告,如果穿衣服不小心(不夠保守),甚至有可能被學生強暴。

第一天上課,戴迪耶就發現學生完全不理他,有的吸菸,有的聊天,有的根本不進教室。他要立下規矩,學生就嘲笑他。當他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Dadier時,一個學生拿著一個棒球丟到黑板上,劃掉了中間一個字母,變成Dadi O,從此一些學生就叫他Dadi-O戴迪歐。他看出這些學生完全沒有興趣學習,甚至具有侵略性,反社會性格。

 

 

 

 

 

 

 

 

更糟糕是那個女教師露易絲Lois Hammond,她因為身材豐滿,即使穿了套頭毛衣,還是被幾個大男孩垂涎。當天放學時,她就在樓梯被一個高年級學生捉住,拖到圖書館試圖強姦。戴迪耶在樓梯見到她的一隻皮鞋,趕到圖書室,才將她救出。

第二天去上課,學生對他更為仇視,認為他管閒事。因為這件事,那個學生被強迫退學,可能因此要坐監。

當晚放學後他和一個老師愛德華斯Joshua Edwards到酒吧小坐,愛德華斯跟他一樣有理想。他是音樂狂熱者,他認為可以用音樂感化學生,他收集了15年的Swing music唱片,有幾百張,是他的最心愛的東西,他說可以用這些唱片作為教育工具。

當他們走出酒吧,就受到六個學生的包圍及攻擊,一個學生還用刀割他的皮包,戴迪耶因為懂得自衛術,所以受傷不重,但是愛德華斯被打得很重。幸好警察及時趕到,否則他們性命不保。

回到家,太太開門時大吃一驚。但是他說,他雖然被打傷,但是沒有被打敗。他會回去繼續教他們。

第二天警察叫他去指認這些兇徒,但是他說當時太黑,他看不清是那些人攻擊他,拒絕指證。

高級班中有一個黑人學生米勒Gregory Miller,戴迪耶看出他比其他學生聰明些,也是部分學生的頭頭。戴迪耶決定爭取米勒的好感,讓他起引導的作用,對付(感化)那些壞學生。另一個白人學生維斯特Artie West,這人很暴力,很危險,其實他就是前一晚打他的人之一。

這天在教室裡,兩派學生打架,其中一派有人罵對方是nigger,他當場就教訓那個同學,這樣辱罵對方是不應該。但是稍後他卻被校長叫去,說他歧視黑人學生,說他用了nigger這個字。原來是學生中有人惡人先告狀,他百口莫辯。(下:面對一群桀傲不馴的學生,他軟硬兼施。中間是Artie West,右邊是Miller。)

 

 

 

 

 

 

 

 

 

與此同時,他太太安妮Anne在家中收到匿名信,警告她的丈夫在學校與女教師有一手。安妮心理鬱悶,這天還來學校接他下班。事實是,那個露易絲對戴迪耶公開的表示好感,其他老師及學生都看到眼裡。

這天,那個新老師愛德華斯興沖沖的將他的幾十張心愛唱片帶到教室,播放給學生聽,教他們欣賞好的音樂。但是學生嘲笑他不說,還將他的唱片一張張拿來拋。愛德華斯阻止不及,全部唱片都被打爛了。連他的眼鏡也打爛了。愛德華斯欲哭無淚,並決定辭職。戴迪耶見了也非常痛心,他要學生抄寫:「我尊重私人財產」五百次。並且要學生捐錢,賠償愛德華斯。(但後來只籌得幾塊錢,遠遠不及他的唱片收藏的百分之一。)

這時校長任命他做學校聖誕節表演的策劃,戴迪耶見到米勒在彈琴唱歌,發現他有音樂天才,於是叫他一起負責,讓這個晚會成功。沒想到米勒從此專心的為他籌劃。一天排練完畢後,他送米勒去車行打工,就鼓勵他不要放棄,說如果他不放棄課業,他就不放棄在這間學校的工作。

結果聖誕表演非常成功,而且他在課室中也逐漸見到成果,終於見到幾個學生開始專心聽課。一次他帶了一套卡通片放給學生看,多數學生看得起勁,之後的討論也熱烈參與,其他教師都表示對他佩服。說他把一批wild animals都訓練好了。

但是這時太太安妮在醫院中生下早產嬰兒,是個男孩,但是生死未卜。醫生說安妮是受了很沉重的壓力才會早產,他這時才見到安妮收到的那些匿名信,知道太太所受的壓力。他心情沉重的回到學校,第一次有辭職的打算。他還說,其他行業的收入都高過做老師。這時反而是安妮勸他堅持下去。

新年過後,醫生宣布好消息,他的嬰兒證實可以存活。但是在學校,壞學生繼續搗蛋。一天他見到有學生在考試時抄其他人的試卷,有的就寫小抄,他叫那學生把小抄拿到前面,學生拒絕,這時學生顯然已經分成兩派,米勒明顯已經站在戴迪耶這一邊,他插嘴要那學生服從,而另一派的頭頭Artie West維斯特就罵米勒是black boy,戴迪耶前去質問他時,他居然拔出小刀,另一個學生前去打他時,被米勒制服。後來另一個學生也拿出小刀,戴迪耶的手被刺傷。這一次明顯看出,米勒那一派的學生在幫助他,制服了維斯特等人。最後將兩名持刀者帶到校長室。這時戴迪耶也證實了,維斯特就是給他太太送匿名信的人,也是向校長誣告他辱罵黑人的人。

 

 

 

 

 

 

 

 

最後學生以為他要走了,對他依依不捨。但是他已經決定留在這間學校。

製作與卡司:

這是一部理想主義的小說及電影,主題是,本質再不好的學生都可以教導成為好學生,只要教師有充分的愛心。事實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美國城市區inner-city的學校,素質沒有提高多少。這部電影反而引發了當時很多inner-city地區更多的青年暴力,學生流氓。

米高梅在拍攝這影片時已經預知會有不良後果,因此在電影一開始時加了一段字幕,說:今天我們很關心不良少年的問題,其成因以及後果,我們特別關心的是,這些不良少年擴展到校園裡。本片中描述的情景都是虛構,不過我們相信要讓公眾認識到這情況,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雖然加了這一段話,這校園流氓行為並沒有因此改善,後來的幾十年反而更普及。

這電影說的是一間職業學校的情況,在當時美國還有職業學校。後來為了種族平等也取消了,在民權主義興起後的觀念是:所有青年都應當升大學,(否則讀職業學校的多數會是有色人種,或是低收入家庭子弟)。後果是降低對學生的成績要求,同時職業培訓這行業消失了。需要勞工?全部由第三世界進口。

這電影在香港上映時中文叫做流氓學生,現在是不可能這樣叫了。就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對這些學生的包容,甚至抬舉,才使得這種流氓文化不僅沒有被壓制,反而成為主流。

電影推出時受到抗議,一派說是醜化城市中族裔混雜社區。米高梅當時的解釋是,這是一部對城市內區inner city教室的研討,但是在宣傳時,為了對抗國內保守派的反感,又不惜用這樣的字眼做宣傳:少年恐怖份子Teen-age terror,Bad-boys in schoolroom,Schoolroom Terrorism,可見當時這電影遭到左右兩方面的抗議。

近幾十年移民美國的人相信都會為北美學校內的沒有管束discipline感到意外及失望。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西方放任主義的後果。這部電影雖然有批判的意圖,但顯然沒有達到目的。主要因為人口結構的變化,如果要改變,就觸動到種族主義的問題,所以就無作為。加上後來自由主義推動(娛樂性)毒品文化,讓中上階級家庭也腐化,問題就雙重嚴重。

在這情況下,一個戴迪耶怎樣可以做出改變?

現在看這電影覺得裡面的暴力非常小兒科,但在當時就引發很多inner-city的暴力行為,可見這世界已經變得多麼的兇殘暴力。

這電影的受歡迎,跟片頭使用前一年推出的Rock Around the Clock (Bill Haley and His Comets) 做主題曲很有關係。電影一開始就將這首歌完整播出,在當時搖滾音樂還被認為是糜糜之音,受到壓制。這首原來是B面的歌曲在電影推出後,成為暢銷冠軍達八個星期之久。

主要演職員表:

導演:Richard Brooks

葛倫福特Glenn Ford 飾戴迪耶Richard Dadier

薛尼波特(西尼波堤耶)Sidney Poitier 飾學生米勒Gregory Miller

維克莫洛Vic Morrow 飾學生維斯特Artie West

安妮佛蘭西斯Anne Francis 飾戴迪耶妻子Anne Dadier

Louis Calhern 飾資深教師Jim Murdock

Margaret Hayes 飾女教師Lois Hammond

John Hoyt 飾校長Mr. Warneke

Richard Kiley 飾教師Joshua Edwards

Emile Meyer 飾教師Mr. Halloran

Warner Anderson 飾醫生 Dr. Bradley

Dan Terranova 飾學生 Belazi

Jamee Farah (Jamie Farr) 飾學生Santini

Click: 2198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